8月16号的晚上,在夏天的夜空中清晰可见的五山送火是与祇园祭并驾齐驱的点缀进入夏天的传统活动,此活动闻名全国。
“五山送火”最广为人知的是左京区如意岳的“大文字送火”,此外还有位于左京区松崎的西山、东山的“松崎妙法送火”、位于北区西贺茂妙见山的“船形万灯笼送火”、位于北区大北山的大文字山的“左大文字送火”和位于右京区的嵯峨鸟居本里的翁寺山中的“鸟居形松明送火”。据说江户时代还有左京区市原野的“い”、右京区鸣泷的“一”、西京区西山的“竹尖铃(一说为雀)”、右京区北嵯峨的“蛇”、右京区观音寺的“长刀”等,但现已失传。
送火是结束盂兰盆节的传统活动,其意义是将以通过“迎火”一度返回现世的祖灵再次送回至净土(死后的世界)。送火的习俗在一般人之间广泛盛行是在佛教深入平民之间的中世纪,特别是在室町时代以后(林屋1960等)。
历史资料中出现的时间是15世纪以后,大概在江户时代中期就形成了现在的“五山送火”。但是,五种火中都传承着不同的由来,起源时期也分为平安时代初期、镰仓时代末期、室町时代中期、江户时代初期等,但相关时代的记录几乎为零,都是后人推测出来的。
为何五山送火的发祥没有出现在当时记录当中呢?与盂兰盆节的性质相同,这一系列活动都是祖灵信仰和佛教相结合成的宗教活动。始于当地居民的信仰,并得已经久传承。因为不是国家性的、政治性的,所以没能在公共记录上留下。作为各山当地习俗得以传承的“送火”,时至今日已成为一项为众多民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
1983年10月,“大文字送火”、“松崎妙法送火”、“船形万灯笼送火”、“左大文字送火”、“鸟居形松明送火”都获登京都市“无形民俗文化遗产”名录。
每年8月16日点火
(因雨天、强风等的气象条件不同,可能会出现时间前后差异的情况,不过预计各山都从上述时间开始,燃亮30分钟)
为确保活动执行的顺利及为维护游客的安全等,请勿在送火当天使用无人机等无线操作飞行物。
点火当天,为了能顺利地点火及防止活动中的危险,禁止登山。
为保持送五山火的氛围,室外的霓虹灯、户外灯、广告灯等请于当天暂时熄灭,敬请协助。但此限制是山科区及伏见区除外。
※熄灯时间: 8月16号晚上7:50至晚上8:50的一个小时。
河川涨水时,为防止危险,请勿进入地段。
本事業は,令和2年度文化芸術振興費補助金(地域文化財総合活用推進事業(地域無形文化遺産継承のための新しい生活様式支援事業))の助成を受けて令和3年度に実施する「コロナ禍における無形民俗文化財のための継承・保存・活性化事業」の一部です。
※当ホームページに掲載するすべての写真につきまして、転載・複製を禁止します。
Copyright ©京都五山送火联合会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