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字送火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确切之处至今还不得而知。在此把大文字送火的创始传承、和从历史资料中能看到的记述介绍给大家。
关于大文字送火的说法,大致可分为两种。
①平安时代初期,始于弘法大师空海(774~835年)。
这是根据坂内直赖(生殁年不详)撰写的民间年中活动一书《山城四季物语》(1674年刊)和秋里篱岛撰写的地志《都名胜园会》(1780年刊)的说法。
很久以前位于如意岳脚下的净土寺遭遇大火,出现了本尊阿弥陀佛飞上山放出光明的奇迹。传说当时弘法大师有意将此作为习俗保留以传后世,因而写下了近似放射线状的“大”字。
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弘法大师与之有关的传承。
只是弘法大师的传说出现于15世纪以后,从平安时代初期到江户时代的这段空白时期的情况无人所知,故可信度较低。
②室町时期中期始于足利义政(1435~90年)
黒川道祐(~1691年)撰写的以京都为中心的节日庆典活动解说书《日次纪事》(1676年刊)以及北春季吟(1624~1705年)撰写的地誌《菟芸泥赴》(1684年刊)称,“大”字的作者是相国寺的横川景三(1429~93年)。坂内直赖撰写的地志《山州名跡志》(1711年刊)中,除上述内容外,还提及这一想法来自足利义政。
直赖在《山城四季物语》(1674年刊)中采用了源于弘法大师的说法,但几十年后却倾向于足利义政起源说,因此颇受瞩目。
曲亭马琴(1767~1848年)在其所著的季语分类词典《俳谐岁时记》(1803年刊)中指出,这是为了祈求延德元年(1489年)在钩阵中阵亡的足利义尚的冥福而开始的。横川景山是足利义政深信不疑的僧侣,足利义尚是义政的儿子,可以说,上述记载都认可了与足利义政之间的关联。
另外,虽然不是提议者,但是作为“大”字的作者,列举了以下几位人物。
明确知道与大文字送火相关的现存史料中,最为古老的是江户时代前期公卿小槻忠利(1600~63年)所撰日记《忠利宿祢记》的庆安2年(1649年)7月16日条称:
登山门观赏各市之火,西山大文字、舟、东山大文字、各见其胜。
而较早成书的吉田神社神主吉田兼见(1535~1610年)的日记《兼见卿记》和明经博士船桥秀贤(1575~1614年)的日记《庆长曰件纪录》等史料中,有“观览群山万灯笼”的记载。
不过关于这些“万灯笼”的记述何时如何变成“送火”的问题,近年来正在进行重新讨论(坂田2020)。总之,从这些记述中可以看出,作为将祖灵送至净土的活动的一环,确实是有登山点火这个活动。可见,中世纪末期,现在“五山送火”的前身 ―― 盆火活动曾经存在过。
8月15日下午和16日上午,在银阁寺门前接受一般民众敬奉的护摩木。护摩木是送火活动中用于点火的部分材料,上面用墨笔写有对祖先的供奉以及祈求在世者无病无灾等字样。
16日晚间7时,位于“大”字中心的弘法大师堂将点亮灯明,净土院住持及保存会员将献上般若心经。然后把灯明之火移到亲火(用于点燃其他火烛等的主火源)上,根据指令一起点燃火床。
江户时代初期似乎是在山坡上钉木桩,然后绑上火把点燃(《案内者》),宽文(1661~1673年)和延宝(1673~1681年)的时候,似乎改为目前将劈柴以井字形叠放的样式(坂内直赖《都岁时记》江户时代中期刊)。
最初是在山坡上直接将劈柴排成井字形堆砌,并在中间放入松叶作为火床。1969年对各火床进行堆土整地,设置了大谷石(一种浮石凝灰岩)。“大”的中心叫做“金尾”,设置由大谷石组成的特大火床。
将松木柴以井字形堆放(高约1.3米),在中间放入松叶。周围则用麦秆围着。
松木柴:600束,松叶:100束,麦秸:100束
常见问答。
Q: 如意岳和大文字山是同一座山吗?如果一样的话,哪个是对的呢?
A: 东山连峰之一的如意岳(474米)的支峰叫做大文字山(466米)。大文送火的火床则位于海拔300~350米一带斜坡上。虽然两者都正确,但是点亮左大文字送火的山也被称为“大文字山”,所以大文字送火方面经常被称为如意岳。
Q: 送火当天能爬上如意山岳吗?
A: 基本上当天全天是禁止入山的。
Q: 请告诉我们敬奉护摩木的地点和时间。
A: 在银阁寺门前,按照以下日程受理。
8/15 正午 ― 下午7点左右
8/16 上午6时 ― 下午2时左右
数量有限,奉完即止,敬请谅解。
本事業は,令和2年度文化芸術振興費補助金(地域文化財総合活用推進事業(地域無形文化遺産継承のための新しい生活様式支援事業))の助成を受けて令和3年度に実施する「コロナ禍における無形民俗文化財のための継承・保存・活性化事業」の一部です。
※当ホームページに掲載するすべての写真につきまして、転載・複製を禁止します。
Copyright ©京都五山送火联合会 All Right Reserved.